丟垃圾,這個看似細微的動作,我們每一個人每天都會做。杭州從2010年的3月份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作,讓市民養成把垃圾“放對地方”的好習慣,主城區如今已經有1516個生活小區實行了垃圾分類,培育垃圾分類的示範小區有81個。
  垃圾分類這道選擇題,杭州究竟做得怎麼樣?
  昨天晚上,2014杭州市“公述民評”第四場面對面問政,問的就是“垃圾分類”。這場“公述民評”主題是“提升城區生活垃圾分類水平”。參與的問政嘉賓有市城管委主任翁文傑、市環境集團總經理胥東,以及各城區的副區長。
  一個半小時的問政,問題頻頻:杭州的廚餘垃圾袋究竟是不是可降解的?杭州每年花在垃圾袋上的費用究竟有多少?杭州垃圾分類現在的投放率、分類率究竟是多少?
  垃圾袋不能降解? 垃圾袋成分中有25%是可降解的,符合國家要求
  問政剛開始,節目現場播放了一段採訪視頻。一位社區居民為了驗證發放到自家的垃圾袋是不是可降解的,於是用一個燃燒的“土辦法”分別對三個垃圾袋進行檢測,發現其中一個垃圾袋燃燒過後,還有殘餘物質。視頻中,還播放了城管相關部門的回應:目前杭州提供的廚房垃圾袋的確是不能完全降解的。
  視頻播完,主持人發問:“本應該被降解的垃圾裝在了不能完全被降解的垃圾袋里,可以說是對環境又進一步造成了一些影響。我想問一下城管委的翁主任,你們在招投標的時候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翁文傑表示,垃圾袋要不要發、發幾個、要不要有降解,當初,他們曾經征求社會媒體、各個層面的意見。最終定下來,杭州垃圾袋發一種,就是可降解的廚餘垃圾袋。
  “我們這幾年也有檢測,像去年我們專門請了北京的一家權威的檢測機構進行監測,對成分進行監測,成分當中的25%是可降解的,也就是澱粉,這個檢測結果應該說是符合國家的要求的。”
  主持人繼續發問:25%的可降解的成分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大概是怎麼樣的?
  翁文傑說:“從理論上講,可降解應該是通過1-2年以後,整個袋子形成碎片化,也就是填埋以後,土壤還是可以透氣,生物可以相互作用,這是我的理解。”
  另外,對於垃圾袋中另外75%的成分,翁主任也承認是塑料成分,而且在招標的過程中,招標的批次和品種不同,垃圾袋可降解的成分含量也可能有區別。
  翁主任說,“剛纔看了短片也提醒我們,在檢測過程當中要加大檢測的批次,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批都要進行檢測。”
  去年杭州買垃圾袋花了8000多萬元? 城管委澄清:只有2858萬元
  前兩天,有媒體刊登了“去年杭州買垃圾袋花了8000多萬元”的相關報道,引發了許多網友熱議。
  昨天的“公述民評”會上,本場的點評嘉賓王雷也提到了這個事情。
  “我後來註意到城管委馬上有個回應,說沒那麼多,是2800多萬元,但是現在老百姓對這個數字非常敏感,議論也很多。程序上的一個公開和透明,才能夠更有效的監督。”
  對此,市城管委主任翁文傑針對這個問題也作了回應。
  翁文傑表示,那天看到這個新聞以後,他們也感到壓力很大。“當天,我們也是專門研究了相關的數據,再和相關的部門、城區核實。最後我們梳理出來,整個在垃圾分類處理過程當中,我們總的投入資金,計劃資金是8000多萬,實際上我們支出是7676萬,用於垃圾袋的購買是2858萬,相關的宣傳費是1010萬。我想在這裡借媒體也做出一個說明,垃圾袋的花費其實沒有這麼多。”
  垃圾直運工作存在混裝? 一經查實,第一次扣罰,第二次就開除
  在“公述民評”會上,還播放了一個短片。這個短片記錄了一個片段,在西湖區古南社區的一次垃圾清運中,清運人員把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都丟到了一輛清運車上。
  民評代表——杭州市政協委員黃炳元對此提問:杭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的垃圾,是否全部被對應的末端處理、設施處理?如果咱們的末端運輸和處理沒有能夠保證的話,怎麼來保證大家的積極性?
  主持人直接把這個問題拋給了負責直運工作的市環境集團總經理胥東。
  胥東表示,這段視頻反映的情況,是他們平時嚴格管理和嚴格考核、監管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環境集團內部,如果發現混裝,一經查實,第一次是扣罰,第二次就是開除。
  不過,胥東說,造成現在混裝的情況,目前也存在著幾個因素。“一個因素是我們在沒有分類小區,放置了分類的垃圾筒,所以造成市民的誤解。第二個是在已經分類的小區,綠色筒和黃色筒有一定的不匹配。第三個就是整個分類清運開展以後,還有一個雜色的筒在用,這些都容易造成老百姓的誤解。”
  他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會通過清潔直運示範區的打造,和街道社區加強更深的溝通,共同來解決這個問題。此外,環境集團現在在拱墅區進行5定5公開的試點——每一個垃圾點,定時、定向、定次、定類,把運哪些垃圾、什麼時候來運,這個點什麼時間來運,運哪一種類,都向市民提前進行公示,接受監督。
  每天400噸餐廚垃圾怎麼監管? 餐廚垃圾的管理辦法已起草完成
  在昨天的問政會上,還有的民評代表專門針對餐廚垃圾,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這位代表指出:“杭州市大概有2萬多個註冊的不完全統計的餐飲業,每天有400多噸的餐飲垃圾。據瞭解,只有10%進入填埋場,其餘的去向不明,有些甚至成為了地溝油,重新回到了市民的餐桌上。我想請問,這些餐廚垃圾,相關部門怎麼監管?”
  對此,翁文傑先解釋了兩個概念:我們生活小區產生的垃圾叫廚餘垃圾,而這些餐飲業出來的叫餐廚垃圾,餐廚垃圾現在每天將近有400噸左右,一部分進行生活垃圾就是廚餘垃圾的處理,還有大部分確實沒有納入到正規的處理。
  “針對這個問題,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去年我們也專門申報了第三批餐廚垃圾的試點城市,去年9月也獲得通過,國家發改委專門把杭州作為試點的樣板,每天的量是27噸,到今年年底,一期項目可以啟動,到明年可以完成,2017年整個427噸的規模可以建成。建成主要也是通過資源化利用。”
  另外,翁主任還表示,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城管委已經完成了餐廚垃圾的管理辦法,對相應的職責做了進一步的細化,包括垃圾的收運、處置這方面進行依法明確。此外,立法工作已經起草完成,現在正在相關法制部門審核。
  (原標題:代表質問:每天400噸餐廚垃圾怎麼監管?城管委:餐廚垃圾的管理辦法已起草完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mceontz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